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市面上育儿书籍成千上万,各种理论方法花样繁多,今天推荐的这本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新书《爱的脚手架》,书皮上印着这样两句话“培养情绪健康、勇敢独立的孩子”,以及“好的教养,不是控制和拯救,而是保护和引导。”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初用“脚手架”这个词来比喻在教学情境中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本书作者哈罗德·S.科普维奇博士将其扩展并重新定义,用于指父母在情感、社交和行为层面对孩子进行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孩子走向独立。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抵御当今儿童和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焦虑、抑郁等情感脆弱的有效方法——脚手架教养法,阐述了从婴儿期到成年早期脚手架教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10大建构策略,提供了适合儿童(4~12岁)和青少年(13~19岁)教养的具体指南;指导父母培养孩子积极主动,自我支持,能够应对压力并从错误中学习的品格,从而使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不再依赖父母,真正实现情绪健康、勇敢独立。一本关于培养情绪健康和勇敢独立的孩子的教育指南。
哈罗德.·科普维奇强调,好的教育并不是通过控制和拯救孩子,而是通过保护和引导他们来实现。拆除脚手架看着孩子以善良,坚强,富有安全感的面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同时,哈罗德·科普维奇博士指出:“以暴制暴的做法只会对孩子起到消极强化的作用,并树立起一个失控的糟糕榜样,承认孩子激怒了你没有任何不对。如果他做了错事,你的确该生气,但你应该用冷静的语气告诉孩子具体 是什么行为惹怒了你。”
《爱的脚手架》提出假如孩子是一栋建筑,父母则是是建筑物周围的脚手架。脚手架的存在是为了提供结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控制和拯救。
那么如何操作呢?首先要确保脚手架自身安全稳固,想要为孩子提供情绪支持,就要承认自己的情绪需要。
你是否有过累到除了看电视、刷手机之外什么都不想做?在《爱的脚手架》一书指出:瘫坐在屏幕前或许看起来是一种放松,但实际上是在向大脑输送更多刺激使之越发疲惫,而且会带来情绪上的副作用。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沉溺于电视会带来压力,因为人们会由于拖延和浪费时间而产生负罪感。
如果你感到筋疲力尽,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休息和充电,鼓励自己每天减少5分钟使用手机的时间。
其次,提供结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得规矩,包括上床睡觉的时间、做作业的时间以及在作业和家务完成之前,孩子不应被允许进行媒体娱乐等;
再次,提供支持:需要情绪上的共情和认同,孩子的感受需要被倾听和承认。
最后,给予鼓励:就是用真诚、具体的语言,将积极的关注引向值得欣赏的行为,表扬行为,而非成果。如果孩子犯错,就行为给出反馈,纠正性反馈也应当尽量具体,清楚地说明你不赞同的是什么,并且要明确地让他知道,这批评并非对他性格的否定。
作者简介
[美]哈罗德·S.科普维奇(Harold S.Koplewicz)
医学博士,美国领先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家之一,纽约市和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市儿童心理研究所(Child Mind Institute)的创始主席和主任,曾多次被评为“美国顶级医生”“美国最佳医生”和《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的“纽约最佳医生”。曾出现在《今日》、CBS新闻、CNN、奥普拉脱口秀等节目中,《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和《华尔街日报》也定期引用他的话。
译者简介
刘宛妮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哲学硕士。现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从事艺术哲学研究。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