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福建都市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中药研磨“狸猫换太子”,振兴中医岂容如此黑心买卖|新京报快评

▲涉事店铺的药材。图/社交平台账号“密探007”视频截图▲涉事店铺的药材。图/社交平台账号“密探007”视频截图

据长江云新闻报道,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药材磨粉‘狸猫’换‘太子’”系列视频。视频显示,博主在昆明市五华区和谐世纪农贸市场购买中药材,让商贩将其磨成粉。不料,博主发现,商贩疑似使用“暗道”,将中药材偷偷调包成假粉末。此事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该博主对媒体表示,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要求涉事商铺停业,并对此案涉案物品抽样送检。该博主在视频中提供的一份《举报立案告知书》显示,经核查,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予以立案。

近年来,“中药磨粉”骗局时有耳闻,除了农贸市场、中药店等场所存在此类骗局之外,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站等场所也偶有出现。从报道看,这次被该自媒体博主发现的磨粉机不装刀片、使用“暗道”调包等公然大规模作假行为则较为罕见,作假更加大胆与狂妄。

商家如此而为,非法获利巨大。中药材的种类和品质不同,价格相差悬殊,在名贵中药材受到追捧的背景下更是如此。顾客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的一包中药材,说不定经过虚假研磨之后,交给顾客的是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药粉,一个回合下来骗钱不少,如果商家屡屡得手,行骗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在骗局面前,顾客则要遭受巨大的损失,除了钱财被骗之外,治病还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尤其要看到,中药材有“配伍禁忌”,需要遵循“十八反”和“十九畏”等基本理论。交给顾客的药粉成分不可知,顾客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时就可能出现“错配”现象,一旦几种药材的药性相反或相畏,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中药材一旦打成粉,成分就很难辨别,导致顾客识破骗局十分困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造就了中药材的独特品质,很多中药材在一地生产属于名贵药材,外地生产的同一药材或许就很普通。因此,即使是同一种中药材,只要产地不同,药效和价格就会相差极大。但中药材一旦打成粉,再先进的仪器也可能分不清产地。

此外,并非每位顾客都具备相应的“侦察能力”,他们很难通过听声音、察暗道等手段来发现问题,在信息不对称面前,他们显得无能为力。尤其当顾客身处异地、甚至只能短暂停留时,更没有时间和能力识破骗局,任人宰割就成为难以逃脱的结局。

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食药安全方面,社会已探索出一些好经验与模式。比如通过明厨亮灶来维护食品安全、通过公平秤来治理短斤少两、通过电子监管码来追溯“回流药”等。针对中药磨粉,也需要推出类似的监管手段,这不仅仅是因为消费者权益不容侵害,更因为“中药磨粉”骗局关乎健康和生命安全。

信息不对称是这类骗局变得普遍且难以识破的重要原因,信息透明就成为治理这类骗局的重要手段。中药磨粉领域的“明厨亮灶”,应该包括整个磨粉过程变得公开透明,甚至不妨让顾客参与其中。中药磨粉领域的“公平秤”,则不应只是帮助称重量,若条件允许,还不妨让一些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土为顾客提供鉴别服务。

打破中药领域的信息壁垒,有时还需利用一些超常手段。鼓励内部人士的正当举报、调动同行监督的积极性,畅通消费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渠道,对投诉较多的商家,纳入监管的重点名单,以更加严密的监管和更加严厉的惩治,使其没有实施骗局的机会和勇气。

目前,社会上正刮起一股股“中医风”,部分中医馆成为热门打卡地,中医养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中药茶饮和糕点等创意产品不断涌现。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对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大有好处。在此背景之下,“中药磨粉”骗局就显得格外不和谐。由此看来,治理这类骗局,不仅是出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的需要,更是确保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必然。

撰稿 /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编辑 / 马小龙

新京报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福建都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福建都市新闻网 fj.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