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伊始,高质量发展的战鼓响彻大江南北。春节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强调,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站位、大格局,京华大地高质量发展的鼓角争鸣中,一声独具特色的嘹亮“高音”令人耳目一新,这个来自北京东郊平谷区的“高音”唱响了一个新名词——“平急两用”。
“平急两用”理念发轫于平谷区在新冠疫情期间的防疫构想和实践。从自身成效看,疫情期间,平谷连续3年保持了1050天“零病例”;从保障角度看,作为首都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仅2022年疫情期间,平谷马坊物流基地日均中转猪肉占全市日上市量一半以上。
平谷区干部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能否统筹考虑“平急两用”,即在“平时”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则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满足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充分提高基础设施的日常使用效能和应急承载水平。
“平急两用”的理念实践和初步成效迅速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关注,在经过系统调研后,“平急两用”上升为国家政策。2023年4月28日、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亲自部署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以来,平谷区将创建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与建设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为核心的“高大尚”平谷结合起来,与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与城乡融合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平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合力。
“创建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既是一份体现战略定力、彰显政治担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张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时代考卷。”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表示,推动“平急两用”工作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发现乡村价值、强化乡村功能、实现城乡融合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和飞跃,将助力平谷开辟高质量发展全“新”天地。
近期,记者深入平谷区采访,感受“平急两用”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有效推动首都市区与山区乡村
双向循环共同发展
——平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围绕解决“吃、住、行、医和集中承载”问题,打造“平急两用”应用场景,做到由“平时”向“急时”的无缝切换,确保“平时”用得上、不闲置,“急时”拉得出、顶得上
探索乡村振兴路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价值取向上重新定位城乡关系,找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的抓手。作为首都城郊,平谷区为何以“平急两用”工作为主线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国家层面看——国务院去年7月审议通过《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平谷区探索“平急两用”,打造能够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国家发展先行区,是提高站位、自觉担当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实践。
从市级层面看——北京作为首都,又位列超特大城市之首,对发展安全的要求更高更严更加迫切。基于此,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平谷“代表北京做好答卷”,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工作,创建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打造首都安全发展的战略腹地,服务好首都发展。
从平谷自身看——平谷作为北京山区、远郊区、农业大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城乡深度融合、全面融合、高质量融合必不可少。“平急两用”场景腾挪到平谷乡村,将有效推动首都市区与山区乡村双向循环、共同发展,为平谷立足“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带来巨大机遇。
“平谷区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具有自身优势,是保障首都城市生态安全、运行安全的战略空间。未来我们可能还将面临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提前布局建设‘平急两用’设施,增加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底气。”平谷区区长狄涛表示。
“平急两用”核心在于能否做到由“平时”向“急时”的无缝切换,确保“平时”用得上、不闲置,“急时”拉得出、顶得上。2022年以来,平谷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围绕解决“吃、住、行、医和集中承载”问题,提出重点打造“平急两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旅游居住设施、高速服务区、医疗体系和乡村振兴核心区等5个“平急两用”应用场景——
围绕“吃”,打造“平急两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加强“平急两用”物资保障基础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围绕“住”,打造“平急两用”旅游居住设施,提高安全保障承载能力;围绕“行”,打造“平急两用”承平高速金海湖服务区,既解决物资和人员“集”“散”等问题,又成为应急时的安全保障地;围绕“医”,打造“平急两用”医疗体系,全面提升全区的医疗体系与救治能力;围绕“集中承载”,打造“平急两用”乡村振兴金海湖核心区,做到“平时”热热闹闹、“急时”稳稳当当。
现如今的平谷,26个新型乡村社区、两万余间房屋焕然一新,2023年新开工物流仓储设施建设面积占全市的70%,建成全国首家“平急两用”万达锦华酒店……以“平急两用”建设先行先试为引领,平谷乡村不仅成为市民吃喝玩乐的优先选择,也成为保障首都安全的战略后方。
“‘平急两用’工作本身就是将超特大城市与乡村的优势特色互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享成果。”平谷区副区长李子腾表示,城郊乡村天然的区位优势,使其乡村发展关键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潜力更大、劲力更足。“平急两用”建设将撬动平谷区现有农业、物流以及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重要一环。
激活农副产品稳产保供的新质生产力
——平谷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厂、藏粮于库、藏粮于链”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打造“平急两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顺畅的物流体系,确保较高的保供稳链水平
物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春节假期刚过,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早已进入忙碌状态。货场内一排排崭新的汽车刚刚被卸下,不远处的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仓储基地里,仓储厂房正“拔节生长”。
从北京城区驱车沿京平高速一路向东约60公里,下了高速便是平谷区马坊镇。这里“近城而不进城”,是京津冀的桥头堡。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平谷区正在此地加快建设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打造首都物流高地。
吃饭永远是保供的头等大事。围绕“吃”,平谷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厂、藏粮于库、藏粮于链”的“五藏战略”,打造“平急两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加强物资保障基础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仓储基地就是“藏粮于库”的集中体现。
走进占地超15万平方米的基地,这里建有1.6万平方米的冷库,布局了5000亩产业用地,集聚了16家物流头部企业。2020年,这里成为北京市启用的第一个“果蔬中转站”,承担了进京肉蛋蔬果和生产生活物资中转保供任务,有力保障了首都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
平谷区马坊镇副镇长邢占利介绍,为提高使用效率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物流枢纽配套建起大型冷链基地,平时每天向北京市场供应约200吨米面粮油肉蛋奶等食材。为应对节假日需求突增等情况,该基地把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作为突破口,企业存储模式持续迭代更新。
“平急两用”设施“急”时属公共产品,“平”时属市场产品,如何才能在运营管理层面尊重市场规律,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李子腾表示,平谷在规划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在运营管理层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目前,平谷推进的“平急两用”项目主体均为民间投资,政府主要对支线道路、通信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旅游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优先予以投资配套。
如今,依托大物流,平谷联通国内粮食主产区大货运通道,在东北、内蒙古地区建立大宗农产品基地,同时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把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打造成为北京的“无水港、出海口”,实现了“藏粮于链”。
正在建设中的农业中关村则给了平谷“藏粮于技”的坚实支撑。平谷是京郊传统农业大区,养殖体量、生猪存栏、蛋鸡存栏、鸡蛋产量位居全市第一。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建设农业中关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去年6月,1.55万只“京红1号”高产蛋鸡和1000只“沃德188”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从平谷农业中关村出发,搭乘航班飞抵坦桑尼亚,实现国产肉鸡蛋鸡品种出口“零的突破”。“在良种上,我们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黄203’亩产545斤,位列全市第一,‘京红’‘京粉’等5个蛋鸡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在良法上,我们集中攻关智能温室集群,提升单产和效益,不断提高首都蔬菜自给率。”平谷农业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辛磊说,园区集聚的企业“急”时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顺畅的物流体系,能确保实现较高的保供稳链水平。
目前,农业中关村的磁吸效应正不断放大,已有13位院士和411名博士投身平谷“博士农场”。“揭榜挂帅”打造的800亩高效智能温室,完工后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高度集成的智能温室集群。建设中的“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瞄准替代蛋白、精准营养等细分领域,打造高端食品及营养健康产业链条,到2027年产值将增至100亿元,每年生产主食4.6万吨、肉制品2.2万吨。
为乡村振兴探出一条兼顾发展和安全的新路
——平谷区坚持“平急两用”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资源,做到“平”时热热闹闹发展休闲旅游,“急”时稳稳当当转化为具有强大承载力的应急安全服务保障基地,打造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高水平安全的功能区
占地6.5万平方米的金海湖,如同一颗蓝色宝珠闪耀在京东大地,依托这一宝贵旅游资源,金海湖镇正在全力建设京郊文旅小镇。如今,这里围绕“集中承载”,被植入各种应急场景的安全标准,打造“平急两用”乡村振兴金海湖核心区。
“我们统筹大文旅产业与公共安全保障,积极探索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加大旅游项目开发,打造水上体育休闲集聚区。同时,引入龙头企业,对现有酒店和闲置酒店、营地等设施全面升级改造,使其具备居住、办公、康养、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金海湖镇党委书记沈立军介绍。
在“平急两用”建设中,平谷区坚持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资源,做到“平”时热热闹闹发展休闲旅游,“急”时稳稳当当转化为具有强大承载力的应急安全服务保障基地,打造乡村振兴的“平谷模式”。
如果说金海湖是以镇域为单位整体推进“平急两用”建设,那么以南山村为代表的新型乡村社区,则是平谷区探索以单个村为着力点,通过“平急两用”建设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实现传统乡村有机更新的又一典范。
南独乐河镇南山村临近金海湖、盘山等景区,是个生态优美的小山村。然而与美丽风景不相称的是,该村空心化严重,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这两年,通过“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建设,南山村焕发了新生机。
“优先使用、集中盘活乡村低效和闲置资源,用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学校等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平谷区“平急两用”工作专班负责人康旺枞介绍,像南山村这样相对独立、易于封闭、交通便利、形态又比较丰富的村,全区共选定了26个进行改造,在盘活农民宅基地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统一打包流转给市场经营主体运营民宿等业态。
同样焕然一新的还有峪口镇蔡坨村。通过对村民住房进行隔离房间改造,全村共改造隔离房1500余间。“家里厨房、厕所、浴室都重新装修了,也都换了新的厨具、卫具,冬天洗漱再也不怕冷了。”村民范女士表示,平时开民宿能挣钱,急时征调也会有补贴,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个好事。
蔡坨村党支部书记陈书宝认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是对乡村振兴的一次大促进,既满足了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发展需求,又具备公共危机时期的应急保障能力。
目前,通过新型乡村社区建设,平谷区在山区村庄打造了16个乡村休闲综合体,平时用于文旅、农业科普、民宿、研学、远程办公等,成为市民乡村休闲的向往之地。而村民在乡村休闲综合体务工,可获得相应收入与分红。一旦应急时,乡村休闲综合体立刻化身应急保障中心,经过培训的村民就地成为服务人员。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产业所所长黎明表示:“平谷能够准确把握‘平急两用’的概念内涵,统筹发展和安全,找准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打造‘平急两用’应用场景,给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平急两用”,利国利民。唐海龙表示,党的二十大发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员令,平谷区将坚定不移加快“高大尚”平谷建设,以创建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和抓手,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打造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高水平安全的功能区,努力让首都因平谷而更美好,让首都因平谷而更安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的平谷答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一民 冯克 芦晓春 王小川
图片:新华社
监制:李朝民 编辑:张轩铭